7238

雨水花园了解一下?

基于雨水花园的优点,未来完全有可能针对田园综合体,休闲农庄、康养小镇的部分功能区域以雨水花园的形式,为农园解决很多问题。

三、雨水花园有哪几种类型?

一、以控制雨洪为目的

雨水花园主要起到滞留与渗透雨水的目的,结构相对简单。一般用在环境较好、雨水污染较轻的地域,如居住区等。

如休闲农用业园区的民宿建设,投入“雨水花园”调节环境中空气的湿度与温度,改善小气候环境。

二、以降低径流污染为目的

雨水花园不仅是滞留与渗透雨水,同时也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适用于环境污染相对严重的地域,如园区中心、停车场等地。由于要去除雨水中的污染物质,因此在土壤配比、植物选择以及底层结构上需要紧密的设计。

在休闲农园中,条件好一点的讲究保护生态环境的农园,都拒绝汽车进入园区,改用电瓶车接送客人入园,如果在园区停车场以“雨水花园”的形式建造,会少了许多停车的困扰。

四、雨水花园有什么功能?

❏ 利用植物截流、土壤渗滤净化雨水,减少污染。

❏ 充分利用径流雨量涵养地下水,也可对处理后的雨水加以收集利用,缓解水资源的短缺。

❏ 经过合理的设计以及妥善的维护能改善小区的环境,为鸟类、蝴蝶等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提升生物物种多样性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

一、雨水花园和普通花园在寄出建设上就有很大的差异:

普通花园一般直接采用原土,若考虑到肥力问题可以施加肥料等。

雨水花园要求雨水在短期之内下渗净化,一般1至4小时之内下渗完毕,因此土壤结构较普通花园的渗水性更强,要求有相对普通花园更加复杂的土层结构。

二、从环保层面上看,雨水花园不仅具有普通花园的观赏价值,同时以还有以下众多功能:

三、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雨水花园还会以以下几种形式出现:

1、植草沟

2、下沉式绿地

3、树池

来个简单直接的动图,看清雨水花园的工作原理:

✦ 许多雨水花园都会在其中设置地表径流,但并不是单纯做个水景,因为如果该地区长期没有降水,这样的沟渠没有水流动时就无法保证其观赏性,所以在设计的时候还会考虑到干旱时期的景观性。

✦ 道路的基础要尽量少用混凝土,因为混凝土透水性弱,渗透缓慢,无法及时有效地消耗掉过多的水量,因此道路面材要选用透水良好的材料,如透水砖。

✦ 也可以采用纯粹的碎石铺地或者适当运用植草砖,这样可以最大程度渗透水。

基于雨水花园的功能,对于缺少水源的休闲农园,对处理后的雨水加以收集利用,能有效地缓解水资源短缺。因此,在建设中可以考虑进去,以增加园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鸟类、蝴蝶等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为游客提供良好的生态乐园。

五、雨水花园如何选择植物?

雨水花园既是一种有效的雨水收集和净化系统,也是装点区域环境的景观系统,因此花园内植物的选择既要具有去污性又要兼顾观赏性。植物的选择需遵循以下原则:

❏ 既可耐涝又有一定抗旱能力。

❏ 根系发达、茎叶繁茂、净化能力强。

❏ 常绿与落叶搭配、草本与木本搭配,保证季相观赏以及空间效果。

❏ 优先选择本地植物。

❏ 常见雨水花园植物有芦苇、香蒲、千屈菜、湿地松、水杉、枫杨等。

六、雨水花园如何进行维护?

❏ 在暴雨过后检查雨水花园的覆盖层以及植被的受损情况,及时更换受损的覆盖层材料与植物。

❏ 定期清理雨水花园表面的沉积物,以免使其渗透能力下降,降低其效果。

❏ 定期清除杂草,同时对生长过快的植物进行适当修剪。

❏ 根据植物生长状况及降水情况,适当对植物进行灌溉。

案例1

清华大学

胜因院位于清华大学大礼堂传统中轴线南段西侧,始建于1946年,是清华大学近代教师住宅群之一。累年的校园变迁,使得胜因院局部低洼,加之缺乏市政排水设施,内涝问题严重。胜因院改造项目以用雨洪管理的设计理念和方法缓解内涝问题。其他一切景观设计内容(公共空间、教育、纪念)都围绕雨洪管理这个主题,以“配角”身份铺展。

胜因院共设6处雨水花园,根据其高差关系,设置好各自的溢水口,以砾石沟或浅草沟连接,形成联动调蓄作用。

雨水花园的边界以石笼作为主要形式,利用废旧石材作为内部填充材料,经济环保且具有一定的渗透和过滤作用。石缝积累一定量的土壤杂质后可自然生长植物,生态效果和景观效果俱佳。

一个小小的改动,园区的生态和美感就出来了。

案例2

波特兰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位于俄勒冈州会议中心的延伸地带,此项目不仅巧妙地解决了雨水排放和过滤的问题,同时还创造了优美的景观环境空间。雨园和南面大楼的入口相连,游人能从室外观景台上观赏到园内的景观和雨水处理装置的构成。雨园中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水渠和池塘让游人和当地居民直观地了解到了雨水被收集和净化的过程。

雨水花园由:叠水体系、石材体系、植物体系三大体系组成。

雨水花园在造型上通过一系列浅滩小瀑布以及被玄武岩堰分隔而成的串联水池的做法,减缓了暴雨流下来的速度。一系列下跌的水池减缓了雨水流下来的速度,这些水池不仅可以起到蓄水的作用,还可以使得雨水有充分的时间渗入地下。

案例3

法国 ——“方与圆”小型雨水花园

这个象征着大地与天空的小型雨水花园——“方与圆”,坐落于法国的 Château Chaumont,“天圆地方”是它通过曲线与方形等形式化语言对中国传统园林进行的重新解读,借助封闭式环境体验策略使得空间小中见大。该项目将当代雨洪管理理念与中国造园中关于人与自然的哲学思想相结合,并且为观赏和实施提供了一次亲密而愉悦的体验。

中国传统园林师法自然,一般是由文人、诗人,和前朝廷官员所建,园子通常由院墙、池塘、山石、树木、花草及与曲径相接的各式凉亭所围合。通过一系列精心组织的场景,传统的中国园林逐渐成为大自然的缩影,即“人工自然”。

空间处理上,中国人习惯以小见大,形成了一种封闭式的景观,与西方开敞的、点至点的辐射式景观形成对比。方与圆的设计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对中国传统园林进行了提炼。一个 9×9m的正方形雨水花园处于场地正中心,洼地减缓了周边的雨水径流。通过开挖和填充,栽植着竹子的池塘旁山体环绕,从而形成了一个密集的屏障,将其与外界环境隔开。中国的太极符号,传达着万物循环,生生不息的观念,年、月、季,甚至人类生命,正是由此激发灵感,设计中创造了一条弯曲流动的路堤将水面一分为二。通过两个看似反差的元素:方与圆,化冲突为互补,将理念整合。

借鉴中国传统园林中师法自然的手法,“方与圆”阐述了一种超越了100平方米所能承载的生态极简主义美学。夏季开花的中国莲将雨水很好地蓄留在洼池中,项目中,中国植被的应用营造了一个兼具感觉与物质层面的宁静空间。竹子的分支被视为场地边界,并且在场地中收集和重复利用,红色的竹竿沿着曲线路径(象征“圆”)反射在池面上。结合垂直的竹竿,不仅营造了跨越水面对角线的路线连接,也提供了中国古典园林中所倡导的“曲径通幽”式体验。

来源:今日头条

时间

城市

LEED AP

上海

WELL AP

8月25-26日

北京

WELL AP

9月15-16日

上海

城市

联系人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