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54

“苏超”火出圈,你都知道哪些梗?

3.南京VS连云港“大圣爆烤盐水鸭”:赛前海报上,连云港借孙悟空(花果山所在地)形象“烧烤”南京盐水鸭,南京则反击要“踏平花果山”;

4.“机场保卫战”:苏州与无锡1:1战平后,球迷调侃“苏州保住了太湖,无锡保住了机场”(苏南硕放机场位于无锡却服务苏州),地理之争化为赛果隐喻;

5.连云港门将“花果山猴王接蟠桃”:守门员高空摘球瞬间,被赞如齐天大圣摘仙桃,地方传说秒变赛场高光。

二、舌尖上的“德比”梗

江苏饮食文化被提炼成最具烟火气的“味觉对抗”,餐桌风味直接转化为球场口号:

6.南京VS无锡“盐水鸭大战水蜜桃”:球迷约定“输了水蜜桃加盐,赢了盐水鸭加糖”,用味觉惩罚定义胜负;

7.扬州VS镇江“早茶德比”:扬州包子对战镇江锅盖面,球迷戏称“赢了吃早茶,输了做(锅盖)面”;

8.淮安VS扬州“淮扬菜正统之争”:作为淮扬菜两大代表城市,球场胜负被调侃为“厨王争霸赛”;

9.盐城“鸡蛋饼应援套餐”:盐城主场向客队球迷赠送本地鸡蛋饼,美食成破冰外交利器;

10.常州“9.9元门票+萝卜干炒饭”:套餐带动本地萝卜干销量翻倍。

三、城市互怼与自嘲梗

网友以犀利语言解构城市关系,将“散装江苏”的竞争转化为集体狂欢:

11.“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官方玩梗定调赛事氛围,暗示十三城“谁都不服谁”;

12.南通VS南京“真南哥之争”:南通挑战省会南京地位,宣言“建筑铁军碾压你”,南京回怼“GDP还没我零头”;

13.“太湖三傻”称号:经济强市苏锡常(苏州、无锡、常州)因赛事频频爆冷,被嘲从“太湖三霸”跌落;

14.“学霸体霸”南通:南通队连胜领跑积分榜,网友调侃其“赢了球还要回去刷题”;

15.“输了做试卷”:泰州对阵南通时,球迷用江苏教育内卷梗施压对手;

16.“GDP灯牌大战”:无锡球迷举“GDP碾压你们”,苏州球迷反拉横幅“工业园区产值秒你”。

四、地名梗与谐音梗

城市名成为创意素材,方言与字形皆成“武器”:

17.常州→吊州→巾州→丨州→州:常州连败后,网友逐级“拆字”,调侃其“常”字笔画随输球递减;

18.“徽京保卫战”:南京因辐射安徽被戏称“徽京”,球迷呼吁“先守住建邺,再保卫马鞍山”(安徽城市);

19.灌南“南哥之争躺赢”:南通南京争“南哥”,带“南”字的灌南县趁机刷存在感;

20.“散装十三太保”:源自2020年各市独立援鄂事件,现指联赛十三队各自为战。

五、为什么偏偏是“苏超梗”火了?

这些梗的爆发并非偶然,而是地域特质与新传播规律的深度咬合。

“全员造梗”的去中心化创作:70%的热梗来自普通球迷而非官方策划。例如常州“巾州”梗出自视频评论区,盐城“观鸟+观赛”套餐灵感源于球迷吐槽“射门不如射阳丹顶鹤优雅”。

“自嘲式傲娇”的地域性格:江苏人善将经济文化优势转化为幽默素材。如无锡高举GDP灯牌,表面炫耀实为“求战”,激发苏州等对手接梗反击。

“苦中作乐”的集体情绪出口:后疫情时代,公众渴望轻量级冲突宣泄。“雨战变插秧局”“担架不够厂家扩产”等段子,将竞技艰辛解构成生活笑料。

六、从梗到经济:文旅的“精准拆解”与“花式接球”

各城市将梗转化为消费场景,让流量落地为GDP:

常州“输球赢人心”:0:1负于扬州后,端午期间对扬州市民免A级景区门票,吸引数万人涌入恐龙园;

南京“10元门票撬动数百家商户”:凭票享景区、餐厅折扣,将球迷转化为游客;

文旅套餐精准绑定热梗:盐城“观鸟+观赛”套餐售出数万份,镇江借“锅盖面德比”推门票打折吃面。当地域梗从文化符号变为消费密码,“苏超”的经济账越算越盈。

当常州奥体中心2万多名观众齐喊“留给常州的笔画不多了”,当扬州大爷举着“早茶管饱,锅盖面靠边”的灯牌为家乡助威,这些梗早已超越调侃本身,成为城市认同的另类表达。

#跟着苏超去旅游#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