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政治正确”曾被视为保护少数族裔或弱势群体权利平等的“武器”,但近年来却遭到保守势力的持续反击,尤其伴随特朗普主义的兴盛而达到高潮。其辩论和争斗的背后涉及的是不同族群、阶层、人口的利益再分配。如今的美国,旧“政治正确”趋于瓦解,新“政治正确”正在形成,历史的钟摆循环往复而又一往无前。
美国民权运动催生的一种规范叙事
从词源上看,“政治正确”一词产生于20世纪初期,当时主要是被用来描述严格遵守政治上的某些正统意识形态,在西方媒体报道的语境下具有贬义色彩。此后,“政治正确”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特别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美国民权运动蓬勃发展,少数族裔或弱势群体的权利意识觉醒,“政治正确”一词在民权运动中获得了新生。因此,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新左派率先使用并开始频繁使用“政治正确”一词。1970年出版的《黑人女性文选》中,左派代表托尼·卡德·班巴拉说,“一个男人不可能既是政治正确的,又是(男性)沙文主义者”。美国学术界一般将此记录为现代意义上“政治正确”一词的首次使用,也是新左派早期使用该词的普遍用法,即以此表达保卫女权、少数族裔权利或其他弱势群体权利,但同时还具有明显的讽刺或自嘲意味。
20世纪90年代以后,“政治正确”一词在美国舆论中的使用愈发普遍。据相关研究显示,1990年之后该词在媒体上出现的频次呈现几何倍数增加,并逐渐成为固化民权运动政治成果和象征多元文化主义的标志性概念,屡次被民主党代表的自由论者用作捍卫自身观点的武器。与此同时,美国保守派亦对“政治正确”展开激烈批评,认为这是压制言论自由的“思想警察”,几乎呈现出“政治正确”在自由主义那里有多受欢迎,在保守主义当中就有多受抗拒的对立分明景象。
可以说,围绕“政治正确”概念的论争及其所代表的政治理念、政治举措之争的背后,反映的是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自由派和保守派在政治和文化上的剧烈较量。美国的“政治正确”就是在这种争斗与碰撞中产生的一套具有比较广泛共识的观念、规则或行为模式,聚焦于保护少数族裔或弱势群体的平等权利。
不仅是美国,“政治正确”一词还逐渐在西方民主政治和媒体舆论中流行开来,基本意涵与美国保持一致,均强调对各自国内少数族裔或弱势群体要“取消偏见”、一视同仁。
进步和虚伪的两面性
无论是从美国“政治正确”概念的发展演变来看,还是从其所象征的意涵、指涉的政治理念和举措来看,它都具有明显的历史进步性。归根结底,“政治正确”的价值内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自由主义倡导的“权利平等”,它是一种将特定人群和阶层的权利向全民普及和推广的过程。
“政治正确”所代表的历史进步性,突出体现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一浪接一浪的民权运动中。在推动美国社会保护少数族裔或弱势群体的权利方面,“政治正确”下的软约束规则确实让美国社会取得了一定进步,并使这种进步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保持了稳定、连续、主流的态势。
但同时,美国的“政治正确”因自我标榜占据道德优势和法理正当性,使其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不容挑战的存在”。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政治正确”逐渐向身份政治靠拢,在维护少数族裔或弱势群体的权益时出现“矫枉过正”,侵蚀了传统上处于优势地位的白人群体利益和文化主张,如美国一些常青藤名校“优先照顾”少数族裔,却使其他族裔感到“反向歧视”;有的企业高管、高校老师等因言行违反“政治正确”而被迫辞职等。不少美国人抱怨,自己长期以来习惯的生活方式已被这些所谓的“政治正确”打乱,而面对“政治正确”的强大道德和舆论压力,他们又只能被迫沉默。
事实证明,当基于“政治正确”所采取的行动达到一定程度后,势必引发受损利益群体的强烈反对。20世纪80年代后期,保守势力开始对“政治正确”及多元文化主义进行批判,认为其做法“反正统”“反历史”,特别是对自由论者构建“非白人中心的文化”以及确保“政治正确”而施行的诸多举措,认为“做得太过”“走得太远”。一些极右翼者甚至声称,多元文化主义重建美国历史的努力是在“取消美国文化”。“政治正确”的反对者们进而提出,基于“政治正确”实际上建立了一种限制言论自由的审查制度,这种制度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自我审查和行为限制。
从实践来看,“政治正确”也确实具有较强的虚伪性和欺骗性。“政治正确”更多是从语言文化和“台面规则”上发挥作用,但对涉及美国经济政治的深层结构性矛盾如族裔矛盾却无力化解,难以真正促进跨族裔融合与加强社会凝聚力,反而加剧了保守派与自由派的对立争斗,进一步导致美国的政治极化、社会分裂、文化分层,形成“美国反对美国”的光怪陆离现象。以至于在很多时候,“政治正确”沦为一些精英层特别是民主党人表达政治主张和文化诉求的“表演”。
危机折射保守主义思潮回流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期以后,美国自由主义模式下长期积累的、杂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多重矛盾日益暴露出来,以特朗普主义为代表的新保守派开始对“政治正确”进行大规模“反攻倒算”。保守主义势力终于从被自由主义长期压制的地位和状态中翻身,并与大行其道的民粹主义思潮合流。特朗普以及特朗普主义者的很多极端主张和颠覆性举措,几乎在方方面面都打破了旧“政治正确”的束缚,以往不可想象的“出格言行”如今已见怪不怪。
可以肯定的是,美国保守主义的回流具有强大的社会文化驱动力,绝非一朝一夕可变。未来一段时期,随着保守主义叠加民粹主义继续坐大成势,美国可能会塑造出某种新的“政治正确”,但这也势必会加剧少数族裔等群体的不满,从而催生新一轮的矛盾和斗争。
(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