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推出后,代表着互联网医院有法可依了。
此后几年,互联网医院数量暴增。截至2021年3月,全国已建成了超过1000家互联网医院。
但量多的同时,运营好的却寥寥无几。
据健康界研究院此前发布的《2021中国互联网医院发展报告》显示,超9成互联网医院处于建而不用、亦或浅尝辄止的“僵尸状态”。
僵尸互联网医院
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有行业人士表示,由企业建设的互联网医院,很少出现没有流量的「僵尸」状态,「僵尸」状态多出现在一些公立医院。
许多公立互联网医院之所以成为「僵尸」状态,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管理者没有互联网运营思路。很多公立医院的院长,当初建设互联网医院可能就是跟风,对互联网不熟悉,且没能好好运营。
实际上,企业形式的互联网医院更有利于互联网医院的持续发展。
有业内人士称,公立互联网医院的模式是「医院+互联网」,本质上是为医院插上互联网的翅膀;而企业互联网医院的模式往往是「互联网+医疗」,本质是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而不是工具,整合各方资源,建立各类服务场景为患者提供源自线上的全方位的健康服务。
因此,企业建设的互联网医院,可以更加开放,更少地域限制,会有更多的资源加入进来,也更符合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特点。
展开全文
缺乏成熟商业模式
它们从火热走向没落
除了没有流量的互联网医院之外,那些拥有流量的互联网医院也逃不过人们的质疑,许多曾经很火的互联网医院,最后也会因为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而走向没落。
例如,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在2014年联合差点后来成为国内「互联网医院第一股」的友德医申领了广东省第一张互联网医院牌照。牌照下发之后,新建的互联网医院很快就冲到了每天四、五万的接诊量。
要知道,当时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的线下门诊一天才几千的量。不过到了2018年,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与友德医剥离。近期以来,友德医更是被爆出拖欠医生诊疗服务费的「欠薪事件」,引起网络热议。
为何原本被看好的互联网医院,如今却陷入困境?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家互联网医院即使在最红火的时期,也没有找到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互联网医院要实现盈利,获客成本(获取医生和患者)和合法合规的变现路径至关重要。
除了打通核心优质的医生资源,实现盈利的重要一点是互联网医疗最后一公里的优质服务。为营造更多服务场景,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多的高附加价值服务,提高用户黏性。
图源网络 侵删
素材来源:健康界
关注公众号【益珍方】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