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屬於陸棲脊椎動物,內部結構比較完善。這裡只介紹與人工養殖有關的消化系統和生殖系統兩個部分。
(一)消化系統
蛇類具有完整的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由口、食管、胃、十二指腸、小腸、直腸組成。口內有牙齒著生,牙一般呈錐狀,且略向內彎曲。有些蛇上頜緣少數牙較長,多為毒牙,具有毒牙的蛇叫毒蛇。毒牙通過毒腺管和毒腺相通(圖2_7)。毒腺是唾液腺變態而成,蛇張口咬物時,毒腺周圍的肌肉緊張收縮,毒液便沿著導管進入毒牙內,再經毒牙的溝或管輸人被咬對象的傷口內。蛇舌為肌肉質,前端分叉,舌上無味蕾,所以無味覺作用。舌經常由上頜前方中央的缺口向外伸出,由於其上佈滿黏液,周圍環境中的“氣味”化學分子便吸附其上,然後送人口腔頂部的“犁鼻器”中,由此而產生嗅覺。
蛇的食管較長,其下端膨大為胃。胃呈長管狀,與食管無明顯的界限。胃後為一段彎曲的十二指腸,胰膽均有管開口其內。緊接著為盤繞的小腸,小腸的功能和其他動物一樣,消化食物,吸收養料。消化不了的殘渣,進人直腸通過泄殖腔排出體外。蛇類的大腸和泄殖腔均有重新吸收水分的功能,以减少水分的散失。
消化腺包括肝臟和胰腺,肝臟呈長條形,位於胃的一側,肝臟是蛇體內的消毒器官,同時分泌膽汁,儲存於膽囊內。膽囊緊靠著肝臟,它借膽管與肝臟相連,胰臟位於膽囊之後,它們分別經膽管和胰液管開口於十二指腸內。膽汁和胰液能和消化道分泌的各種酶一起,消化食物。
(二)生殖系統
蛇是雌雄異體動物。除少數種類的色斑兩性有异之外,一般從外形上不易區分。鑒別雌雄的簡單方法是比較尾部的粗細和長短。雄蛇尾基部較粗(靠近肛孔)而尾略長;雌蛇尾基部突然變細而尾短。蛇類是雌雄異體的羊膜動物。
雄蛇有睾丸一對,位於腹腔稍後,為淡色卵圓形器官。靠近睾丸內側有一附睾,為儲存和排送精子的器官。盤曲的輸精管最後通入泄殖腔。交接器一對,呈囊狀,稱為半陰莖,平時並排藏於泄殖蛇的泄殖系統腔內,交接器由泄殖腔的壁特化而成,類似兩個口袋,平時倒向體內,在其壁上分佈有豐富的血管。在交配前,由於性刺激,囊壁上的血管迅速充血,交配器立即從裏翻轉突出泄殖腔外,形成頂端略為分叉而整個呈圓柱狀的交配器,在其上有一條縱向溝,這條縱溝能臨時閉合成細長筦道,在交配時,雄蛇把交配器插入雌蛇體內,將精子送入到雌蛇的泄殖腔內,使成熟的卵受精。雄性雖然有兩個交配器,但每次只有一個交配器突出泄殖腔外.兩個交配器輪流使用。
雌蛇有卵巢一對,其位置與雄蛇的睾丸相當。成對的輸卵管,其前擴張為喇叭口,後端分別通人泄殖腔。卵子成熟後,經喇叭口而掉入輸卵管內,此處若遇到精子,則在輸卵管內受精,成為受精卵。受精卵通過泄殖腔排出體外。
大多數蛇為卵生,即受精卵排出體外,在外界孵化出幼蛇。少數蛇為卵胎生,如蝮蛇類,其受精卵不排出體外,而在輸卵管末端的膨大部分即子宮內孵化。胚胎發育所需營養物質由卵供給,與母體無關,幼蛇孵化出後,從泄殖腔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