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7

会宁农村老家的传统老物件,你还记得多少

驴笼嘴,会宁很多地方直接叫“驴笼头”,是庄稼人沿袭祖辈人的方式,专门用来套住驴的嘴巴,不让它卷食路两侧的庄稼所编制。

锄头

锄头是一种长柄农具,其刀身平薄而横装,专用于耕种、除草、疏松植株周围的土壤。对农民来说,锄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农用工具,不管要种哪一种农作物,都一定要先用锄头来松土、翻土,才能种植农作物。我国发明锄头历史悠久,最初是石锄头,汉朝后改进为铁锄头。

木犁

犁的原始耕作持续了中华农业历史上下五千年,是中华农业文明的一个典型载体。木犁用于农田或旱地的耕作,古代用畜力牵引。

架子车

架子车,是会宁农村一种常用的运输工具。具有悠久的历史,上世纪90年代以前农村主要运输及交通工具,是农民的重要生产资料。在农村发展,甚至城市建设过程中,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因其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现仍有部分地方依然在使用。

石 磨

石磨盘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智慧,在各个年代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用于把米、麦、豆等粮食加工成粉、浆的一种机械。通常由两个圆石做成。传统中,常人工转磨盘或者把驴蒙起眼睛拉动转盘研磨。石磨,现在只有在偏远农村的农家小院的不显眼处,也许偶尔还能够见到,大多数农村人家现在已不再保留它了。

刃镰架架(镰刀)

刃镰架架是会宁农村收割庄稼和割草的农具,一般用来收割麦子,割草等。在非机械化的七八十年代之前农民老百姓都是往往披星戴月地赶大早去地里割麦,非常辛苦。如今基本都是收割机,加上种地的人不多了,所以刃镰架架这个智慧的生产工具逐步在历史舞台中退化了。

簸 箕

用藤条或去皮的柳条,竹篾编成的大撮子,碾场的时候最常见。三面有边沿,一面敞口,密集无缝,主要用来清选粮食,把粮食放在簸箕内上下颠动,可扬去糠秕等杂物。也用来晾晒食品(例如晒杏干)。

铡 刀

提起铡刀,人们不禁会想起包拯的龙头、虎头、狗头三口铡刀。农民不管包拯的三口铡刀处置什么人,只管用铡刀来铡草喂牲口。因此,铡刀成了过去农村必不可少的农具。铡刀由铡刀、铡床、铡钉组成。铡刀刀片前面尖,中间呈弧形,稍宽,刀柄处有锥形孔,安上木把,就可以用了。铡床前面有个圆孔,将铡刀上的圆孔对准铡床上的圆孔,然后用铡钉把它们连在一起,就可以铡草了。铡刀在农村最常出现在牲口房(饲养室),因为天天都要铡草喂牲口。现在,农村喂牲口的少了,铡刀也很难见到了。

碌 碡

碌碡是用来碾轧庄稼的石磙,呈圆柱体,身上刻满了沟槽。碌碡两头的中间各凿有一个孔,里面锲一木柱,叫做碌碡槭,是专供牵引用的。牵引碌碡的工具叫拨枷,找两块坚实的木板,一端由一根木条连接固定,另一端各打一个圆孔,分别套在碌碡槭上。拨枷用绳子连接在一根横杠上,由一对牲口扛着拉动。随着碌碡的滚动,碌碡槭也在拨枷孔里转动,因摩擦而发出吱吱扭扭的声音,这就是所谓的碌碡声。如今,西北地区的农村收麦基本上是机械化,收割机脱粒机,省人省力省时。碾场年代的代表工具碌碡不再是主角,就连配角都当不上了。碌碡作为农耕文明的最后坚守者之一,经过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现在已经走完了它的历史行程,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日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沉睡在大路旁、水沟边、博物馆里,把曾经的辉煌留在梦里。

睹这些旧物件,勾起了我们儿时的记忆,感叹先辈们劳作的艰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