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32

鸬鸟镇:凝聚“新阶层”力量 蹚出乡村共富发展的“新”道路

鸬鸟镇位于余杭区西部生态区,素来享有“浙江省蜜梨之乡”“杭城后花园”等美誉,拥有“中国生物圈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生态镇”“全国旅游百强镇”等多块金字招牌,已吸引一大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到这片广袤的乡村大地上大展宏图。

近年来,余杭区鸬鸟镇有效发挥统战阵地作用,凝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新”力量,充分发挥新阶层人士资源、组织和智力优势,汇聚更多力量推动鸬鸟镇的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为做共富路上的“好帮手”竭智尽力。

鸬鸟鳌鱼灯据传是三国时期为了纪念鳌鱼救凌统而传下来的一种民间艺术。改革开放之后,鸬鸟镇将失传了几百年的民间艺术重新进行挖掘,制作鳌鱼灯,成立鱼灯队,排练鳌鱼灯表演阵式,使百年鳌鱼灯重放光彩。鸬鸟鳌鱼灯先后被列入省、市、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5年11月,“鸬鸟鳌鱼灯”被列入余杭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4月,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省级非遗传承人施卫国就是鳌鱼灯传承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鸬鸟镇支持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的非遗传承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牢牢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文旅发展的规律特点,推动非遗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带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目前,鸬鸟镇拥有“红色·绿色康养之旅”等非遗旅游路线2条,打造鸬鸟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依托年货节、元宵奇妙夜、鸬鸟寻蜜季等节庆活动,开展鳌鱼灯制作等形式丰富的体验活动,推出非遗表演《鳌风舞韵》,多次参加上海长三角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表演活动。2024年春节、暑期期间,鸬鸟镇共接待游客43.95万人次,同比增长11.9%,旅游收入超5700万元,同比增长10.09%。

鸬鸟镇新联分会会员施卫国,现为山沟沟旅游开发公司文化艺术团团长,是一位土生土长、多才多艺的民间艺人。作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代表同时也是浙江省级非遗传承人,他积极宣传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鸬鸟鳌鱼灯,创新古老制作工艺,大胆革新破旧俗,每年组织召集了村里的老艺人和年轻非遗传承人参与灯具制作,多次参加各类非遗活动和文艺演出活动,组织了一批文艺爱好者成立“鸬鸟乡村艺术团”,定期开展鳌鱼灯制作、鱼灯队表演等非遗文化展示活动,以非遗传播者的身份向大众详细介绍鳌鱼灯制作的一道道步骤,成功培养鳌鱼灯非遗接班人5人。

如今,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推动下,千年传承的鸬鸟鳌鱼灯已通过荧屏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杭州亚运会期间鸬鸟的“鳌鱼灯”在开幕式短片《相约杭州》转场VCR中亮相。非遗与文旅产业的融合,不仅增强了文化内涵,也为非遗“活”起来开辟了新路径。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专业人才和文创产业应该怎样更好地融合,如何更长远地助力乡村的发展?”这是鸬鸟镇致力于如何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乡村CEO”张跃千思量的问题。

2021年,鸬鸟镇依托“全域六村+区文旅集团”合资成立鸬鸟乡村产业运营公司,聘请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代表张跃千担当“乡村CEO”。她围绕“鸬鸟蜜梨”等主题,打造“梨小六”“小梨君”文创IP,设计开发了五合一鳌鱼宝盒、“鳌梨给”盲盒摆件、鸬鸟梨花发饰等系列文创产品,开发“遇见鸬鸟”预定小程序,拓宽文创产品线上销售渠道,实现线上、线下年收入超100万元,借力文创产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老一辈的蜜梨种植户总是埋头做事,蜜梨上市了就简单销掉,但现在市场越来越细分、顾客越来越追求个性化多样化,应该根据需求进行更细致的研发与包装,不仅要卖产品,更要卖文化。”2023年,张跃千引进“外脑”—老字号企业“小热昏”,在前庄村打造了一个“鸬鸟食品产学研基地”,既填补了蜜梨延伸产品的空白,也让果农的次果得以价值提增,为村里闲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她专注于文旅及文创衍生产品的开发,策划了一系列活动引流,以品牌塑造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亚运会期间,是鸬鸟文创作为唯一入选的小镇文创品牌,携五款特色产品入驻亚运村官方文创商店。“小热昏”与中国体育文创共同推出的“文创梨膏棒棒糖”出征巴黎奥运会。

目前,鸬鸟“蜜梨+文创”的模式已日渐成为蜜梨产业发展的新引擎。截至目前,鸬鸟镇已围绕鸬鸟蜜梨开发了超过20多类文创产品,带动当地村民收入50余万元。除文创IP打造,鸬鸟镇积极团结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小热昏”、乡产公司招引优质运营团队,打造集“梨膏棒棒糖制作体验”、蜜梨共富工坊等具有浓厚“烟火气”的文化手工体验场所,进一步丰富了鸬鸟蜜梨IP价值的同时,促使“农业+旅游+非遗文化+文创”的发展路子正越走越宽,蜜梨文化影响力越来越大。

鸬鸟镇在积极打造鸬鸟蜜梨品牌的基础上,为将蜜梨高品质转化为果农高收入,为传统农企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余杭区突出作用发挥,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把自身研究领域、技术专长与助力乡村振兴相结合,反哺家乡干实事创实效,激活蜜梨产业发展的“一池春水”,也解开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共富密码”。

鸬鸟镇新联分会会长,“梨享同心荟”负责人陈波留学归来后接力父亲,为提升鸬鸟蜜梨产品竞争力,破解产品发展困境,主动与浙江大学开展校地合作项目,依托浙江大学等7个单位共同建设成立浙江省首个“科技小院”——“余杭蜜梨科技小院”,聚焦蜜梨新品种研究与改良、冷藏保鲜、初级农产品衍生品深加工等一系列科学研究项目,开展产学合作。通过“田间学校”“农民合作社”“农民素质教育”等平台开展培训20余次,免费为果农传播农业技术和农业知识,结合课堂与实战教学,从授粉剪枝再到电商经营,全方位提升农户综合素养,诞生了一批懂生产、会经营、懂销售的“新农人”,累计培养农村实用人才274人,农创客45人,市级实用人才17人,典型学员6人。

同时,通过线上宣传与品牌营销逐步打造鸬鸟蜜梨品牌,带动本地种植基地5个,实现蜜梨亩产值超15000元。联合鸬鸟镇推出了在校大学生实习计划,积极招引高校高端人才和新阶层人士来到鸬鸟、扎根鸬鸟,引进高校农业人才10余人,培训果农2000余人次,组织专家团队进村入户开展种植指导、市场分析,为农民提供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的科技志愿服务,全面提升本地农户的种植水平和经营理念。让研究智库与乡村振兴的一线深度融合,助力农文旅企业发展。此外,陈波还探索“文旅+农业+研学”新模式,推动绿色农业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鸬鸟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增收共富新路径上努力走在前头、干在实处。下一步,鸬鸟镇将持续优化助富增收新模式,努力搭建乡村振兴人才资源库,在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创新引领作用的同时,吸引镇内外更多党外代表人士、统战团体和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到乡村共富行动中,让更多群众共享共富成果。

供稿:鸬鸟镇

原标题:《鸬鸟镇:凝聚“新阶层”力量 蹚出乡村共富发展的“新”道路》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