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我认为章邯算是一个具有悲剧色彩的历史人物。这是为什么呢?在秦朝末年,天下动荡不安,二世皇帝面对无兵可用的窘境,正是章邯在关键时刻迅速组织了一支由被囚禁的刑徒组成的军队,才成功地击败了周文所率领的“张楚”大军。若不是章邯的出手相助,秦朝恐怕早已覆灭。因此,此后章邯乘胜追击,东进的过程中相继打败了陈胜、吴广、项梁以及赵国的军队,将赵王包围在巨鹿城内。
可以说,没有章邯的积极应对与奋勇作战,秦二世也不可能在那动荡的年头苟延残喘数年。
然而,秦二世和宦官赵高对拥有如此赫赫战功的章邯究竟是如何回报的呢?当章邯遭遇到生平劲敌项羽,因实力不敌楚军而向朝廷求助时,派出的使者不仅未能得到秦二世的召见,反而差点遭到赵高的陷害与迫害!这一系列的打击让章邯心灰意冷,彻底对秦朝失去了信心。
在进退两难的境地中,章邯选择了与项羽结成联盟,双方达成了共同推翻秦二世和赵高的协议。实际上,章邯并没有向项羽投降,这时他与项羽的关系更像是反抗秦朝的同盟。然而,在达成这一协议后,章邯失去了主动权,最终,他所率领的二十万秦军全数被项羽活埋,惨遭覆灭!
展开全文
既然章邯明知项羽残酷无情,为何不选择投降善于笼络人心且擅长借力打力的刘邦呢?如果有选择的余地,章邯也许会考虑投降刘邦。然而,问题在于当时与秦军展开巨鹿之战的人是项羽,而非刘邦!此时的刘邦正忙着亲自出征、进攻关中,根本没有与章邯见面的机会。
如若让章邯从项羽的包围圈中突围,再去投降刘邦,显然是不可能的!假如他能够逃脱,怎么还会选择投降于项羽呢?那么,为什么在刘邦向关中出兵的时候,章邯依然没有选择投降,而是坚持抵抗至死呢?原因在于,项羽尚未攻入函谷关时,就已经将章邯封为了“雍王”。
自此,章邯便与刘邦结下了不可调和的梁子——楚怀王曾言“先入关中为王”,而刘邦恰恰是第一位成功打入关中,以推翻秦朝的武将。所以,自从接受了项羽的封赏之后,章邯与刘邦便成了死敌。
总而言之,鉴于刘邦对于关中的执念和章邯为生存而必须坚持斗争的现实,双方之间的矛盾显而易见,导致章邯不可能向刘邦投降(与此同时,司马欣和董翳与刘邦的利益冲突相对较少,因此他们能选择向刘邦投降)。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