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38

化学中的荼是什么?

在化学中,“荼”可能是一个常见的混淆或笔误,实际应指萘(Naphthalene),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以下是关于萘的详细说明:

一、基本性质与结构

化学式与结构

萘的分子式为C₁₀H₈,由两个苯环通过共享两个相邻的碳原子形成稠环结构,属于稠环芳香烃。其分子中每个碳原子以sp²杂化轨道形成σ键,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构成闭合共轭体系,但电子云分布不均导致α位(1、4、5、8位)比β位(2、3、6、7位)更活泼。

物理性质

外观:白色片状晶体,有***气味,易升华。

熔点:80.2℃,沸点217.9℃,密度1.16 g/cm³(20℃)。

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苯、乙醚、乙醇等有机溶剂。

二、化学性质与反应

取代反应

卤化:在Fe催化下,萘的α位易发生卤代反应,生成α-卤代萘。

硝化:与混酸(浓硫酸+硝酸)反应,主要生成α-***。

磺化:低温(60℃)生成α-萘磺酸,高温(160℃)生成更稳定的β-萘磺酸。

氧化反应

萘比苯更易氧化:

温和氧化(如CrO₃/乙酸)生成1,4-萘醌。

高温下用空气氧化,生成***(用于合成塑料、染料等)。

加氢反应

催化加氢可生成四氢化萘(部分加氢)或***(完全加氢)。

三、来源与用途

来源

萘主要通过***分馏或石油裂解产物提取,工业萘纯度约96%,进一步提纯可得精萘(凝固点79℃以上)。

用途

化工原料:生产***、萘酚、增塑剂、染料中间体等。

传统用途:曾用于制造卫生球(因毒性现被禁用)。

其他应用:橡胶防老剂、高效减水剂、部分药物合成(如抗癌药)[]。

四、毒性与安全

毒性:萘可经呼吸道或皮肤吸收,引起溶血性贫血、肝损伤,长期接触可能致癌(2B类致癌物)。

防护:接触时需佩戴防护装备,中毒急救措施包括催吐、吸氧等。

五、常见混淆点

荼(tú):汉字“荼”在古籍中指苦菜或茅草白花,与“茶”同源(“茶”的古字)。但在化学中无对应物质。

萘(nài):化学专用术语,与“荼”字形、发音均不同,需注意区分。

如需进一步了解萘的合成工艺或具体反应机制,可参考《中国大百科全书》或专业化学文献[]。